平順虹梯關(guān)簡介:
峽谷內(nèi)有人文景觀明慧大師塔和虹梯關(guān)銘。塔在虹霓村,建于公元932年,塔高七米,呈方形,單檐五迭四柱式,覆缽尖錐頂。塔身是金則像,肌肉豐滿,剛勁有力。四邊鐫刻纏枝花邊,洗練大方,莊重美觀。碑灘村中有虹梯關(guān)銘,全碑199個字,每字半尺見方。此碑與《玉峽關(guān)銘》同時建造,都是敘述關(guān)隘之險阻以及陳卿起義之事,是研究歷史和書法的實物資料。站在梯后,虹梯關(guān)“石崖攀天”,“盤回霄漢”的之字梯形古道,依稀可見。往西行便進入碾潭溝,這是虹梯河峽谷最為迷人的地方。這里青山隱隱,溪水悠悠,峰回路轉(zhuǎn),峽清谷幽。行2.5公里,便見有二十余米高斷崖瀑布直墜潭底。攀崖而上便顯示出一圓形嶂谷,周圍凌峭險矗,怪石林立,有南、西、北三條窄谷集結(jié)?菟,只有南面崖上的飛瀑流空,恰似活潑少女飄飄灑灑。瀑水依崖石斜流,幾經(jīng)曲折,恣意迂回,忽隱忽現(xiàn),虛虛實實,又像含情脈脈的少女,牽人情腸。雨季時,三條洪峰沖出二十余米高的斷崖奔騰匯合,來勢兇猛,滿谷轟鳴,霧氣空蒙,如狂徒撒潑。再攀上南崖的峽谷,處處溪潭,怪石嶙峋。那塊谷底巨石形成的石潭,像一個光滑圓潤的天然浴盆,潭碧如染,石光似滑,令人叫絕。越進谷越狹窄,仿佛置身仙境,讓人流連忘返。
巍巍太行山,綿延八百里,猶如一條飛舞的蛟龍,時而直插云際,時而匍匐逶迤。在其腰脊之間,隆起座座山梁,騰出道道溝壑,對中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自古以來,上太行入中原惟有“太行八陘”可通。位于山西省平順縣的虹梯關(guān)便是其中之一。素有“太行屏障,上黨門戶”之稱謂。
虹梯關(guān)位于山西省平順縣虹梯關(guān)鄉(xiāng)臭水峧村東約10公里處,地處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銜接處,扼守著晉豫古道。據(jù)清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順縣志》記載:“虹梯關(guān)在張井里柏木都,縣東北。二關(guān)(虹梯關(guān)、玉峽關(guān))俱與河南林縣接壤。嘉靖八年夏公建立,有碑銘。”另據(jù)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晉豫古道碑記載:“自古上黨居天之脊,如黑云之在半天,而虹梯關(guān)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黨之脊……關(guān)在萬山之巔,鳥道羊腸綿亙十?dāng)?shù)里,一夫當(dāng)路萬夫莫開,險莫其焉。”
晉豫古道開創(chuàng)于何時,已無從考證,但古道遺跡八里梯級盤旋山道今尚存。是當(dāng)年晉豫之客商行旅往來的一條主要通道。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晉豫古道碑記載:“商旅往來幾經(jīng)過此者無不惻然動心,是何可以聽其崎嶇而不修葺之乎?因于同志之人相商計議,而四方募化,公捐布施……通共捐布施大錢壹佰肆拾壹仟伍佰文。”涉及彰德府(今安陽市)、潞安府(今長治市)、水治鎮(zhèn)(安陽縣屬)、辛村鎮(zhèn)(壺關(guān)縣屬)、黃輾鎮(zhèn)(長治市郊區(qū))、平順縣沿途村鎮(zhèn)等商號,捐資最多者四千文,少者幾百文。據(jù)此至少可以看出在清乾隆時期這條古道是彰德府與潞安府之間主要的交通要道。當(dāng)?shù)啬觊L者仍能回憶起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過往客商和馱隊熙熙攘攘,沿途店鋪林立的熱鬧景象。1968年由當(dāng)?shù)厝罕娦滦蘖艘粭l長12公里繞過虹梯的“掛壁公路”。經(jīng)虹梯關(guān)的晉豫古道只有在臭水峧村東的小梯嶺至虹梯關(guān)一帶可尋。由于長期廢棄不用,兩米余寬的古道被荒草湮滅,只有當(dāng)年過往商旅捐資修的山神廟、觀音堂、石板上的防滑遺跡依稀可見。
景點數(shù)據(jù)來自 平順虹梯關(guān)